白皮书

Version 0.3 By George Ant July 2021

1、who 👥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你是下列人群,那么阅读本白皮书可能是值得的:

a、你是创业者

  • 充满梦想和激情

  • 缺少资金、关系或人才

b、你是普通人

  • 渴望时间、兴趣、甚至财务的自由

  • 找不到有尊严的努力路径

c、你是投资者

  • 拥有眼光和自信

  • 缺乏公平的平台和机会

两种阅读方式:

  • 精读🔍:仔细地思考和怀疑每一个观点(反复多遍,可以完整地阅读参考资料),探索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这无关正确与否,但你能发现更多的与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视角和实践

  • 浏览📖:仅仅看粗体字就好,算是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本文不是学术论文,所有理论引用的目的都是为建立一个自洽且能实际操作的系统。

2、what 🤔

2.1、现实与观点:

  • R. H. COASE 的《企业的性质》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善和非理性,公司在协调生产方面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如果有足够透明的信息,公司将没有必要,市场力量就能提供必要的机制来激励和协调。

  • 20多年前 James Dale Davidson 和 Lord William Rees-Mogg 在《主权个人》中提前10年精准预测Bitcoin(Ref) 产生,书中认为:Crypto 的出现,让个人保护自有财产的能力空前提高。有人说:如果没有遇见光,也许还能忍受黑暗,那么也许进入主权个人时代会成为一种必然。

  • 人们游戏时间的持续增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且这个趋势不可逆。那么就会导致财富加速向“虚空世界”转移,而 Metaverse 🎮 必将成为未来货币的巨大使用场景。

  • Babel是一个明星开源项目,2013年创建,共有 957 个人进行过贡献,有 480+ 万人使用,每月下载超过 1.17 亿次,在 GitHub 收获了 39,000 个星。现在却无法支付核心人员每年 33 万的工资(Ref)。一个支撑起今天互联网超过 90% 基础的开源生产方式,其核心贡献者居然养不活自己。为了生存,有些项目甚至开始走向反动,走向闭源。可见,先进的生产方式已经面临严重的阻碍和挑战。

  •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范式转化已经在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正如有人在 2019 年初呼吁的那样(Ref),2020年以 Uniswap 为代表的 DEX,已经将区块链金融的基础设施推到了实用的阶段,真正实现了自由上市交易。

  • 那么是时候诞生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

2.2、方法论 📝

  • 或许未能深入,亦或是性格使然,在理解传统管理学、社会学的内容时,总是有种循环论证的困惑。直到有一天遇到K.K的《失控》时,似乎一切变得清晰了, 梦寐以求的组织也许就像 E.O.Wilson 在《蚂蚁的社会》描述的蚁群 🐜 一样,没有中心的控制、没有协调、不需要找关系、不需要获得批准、不需要复杂的计谋,每个个体按照简单的规则决定自己的行为,最终却能涌现出令人惊奇的结果:复杂且科学的蚁穴、高效率的觅食路径。所以,我们坚信有生命力的复杂系统(组织)源于简单的规则和自下而上的演进,简单的规则让涌现的空间变得更大,自下而上的演进,让每个人得到尊重,相互激发、迭代、螺旋上升。

  • 哈耶克说:“能向我们揭示最佳解决方案的不是我们现在的知识,而是通过自由的尝试而涌现出来的新发现”。所以我们也没有幼稚地以为可以借由数学算法就能模拟和预测涌现效应的结果,而是运用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索

3、how

3.1、故事 📔

大概 6 年前,一个曾经习惯用新技术和模式挑战垄断巨头的退休创业者,在多年高强度的工作后腰椎和颈椎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才深感医疗的弊端。彼时 AI 技术正处于爆发前夜,于是旧习复发。当然他深知:此事之难,非基础性创新不能为,也了解自己:不擅洗脑、懒于管人、还情商不高;不会忽悠、无宏大气概,还不愿意求人。所以他定了一个“三不”原则:不招一个员工、不要办公地点,不依靠资源。

从外包到众包,从众包到迷茫,从迷茫到探索,职位含涉开发、产品、运维、美工、运营等等。最初版的ICP 方式,他决定放弃所有的审核权利,让每个贡献者自主定价。每个月打开结果页面都像等待审判的结果,既是因为需要付出去的是真金白银,又是因为不能为力(强力),一切只能按照规则进行。一路走来:是不眠之夜的竭心尽智,是无人理解的孤独审视,是山穷水尽的自我怀疑

而今时今日,ICP 在小白社区已经稳定运行了近 3 年(所有的历史可在这里查看),花费资金近百万美金,产品也于 2019 上线。从投资者角度,资本的利用率远超传统公司方式;从贡献者角度,借用一位成员的话:“如果小白社区解散了,不想再去传统公司上班,而是寻找一个类似的组织

传统上,事情运行的核心无外两件事:搞钱和分钱。所以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和以价值发现为核心的颠覆性“搞钱”模式。

3.2、组织模式(经过实践)

与其说激励机制是组织的核心,不如说组织是激励机制的演进结果,正如前面 R. H. COASE 所说:市场力量会提供必要的机制来激励和协调,那么新激励机制的原始动力就应该来自于市场力量,来自利益相关方自由、充分且高效的博弈

1980 年密西根大学的 Robert Axelrod 组织了一场囚徒困境的博弈比赛,并此写本书《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在 14 个提交的策略中,获胜者是阿纳托尔.波拉拉,有人将这次比赛的几个主要策略开发了一个小游戏:信任的进化,深入研究这个游戏,将对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逻辑有很大的帮助,你会发现:1、先信任才可能收益最大化;2、无条件的信任只会助涨欺骗。虽然博弈论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无法证明这是最优解,但比漫无目的的尝试要好,所以 ICP 的激励机制选择了这个获胜策略:先信任,后以牙还牙

虽然激励机制与具体的工作平台并无直接关系,但鉴于原来社区的自身需求,所有规则均以 Github 为工作平台,这也是称为 ICP(Issue、Commit、Pr)的原因。具体内容见《ICP规则》,本文不会详细讲解每个条款,而是希望能给你一幅清晰的结构图:

a、先信任 🌈

很多社区会把这表述为尊重和信任,但是真正变成落地的可操作的规则,并不容易。而在这里,ICPDAO 会让贡献者自我发包、自主定价,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和多少钱。

b、以牙还牙 🃏

如果说“先信任”需要勇气,那么“以牙还牙”则需要智慧。正如哈耶克所说:“通往地狱之路从来都是由善意铺就。”,善意的制度一定不能以善意为基础,如果不打落后者的屁股,必然会劣币驱逐良币,就如同随处可见的周遭。 而如何判断落后者,从来都是一个难题,也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我们认为公平的过程比公平的结果更重要,自由、充分和高效地参与过程,让每个人在其中不断理解、调整、思考和博弈,就如上面的小游戏一样不断的迭代和收敛。

b.1、打落后者的屁股 👋🏻

  • ICPDAO 设计了一套 EI(效率指数)投票机制。原则是:比较事不比较人,看结果(提交物)不看过程,具体做法是:每个月底,将贡献者提交的所有标好 size (工作耗时,也可以认为是价格)和提交物的 job,进行不同人的 job 配对,每个 job 会被配对两次,然后由贡献者随机交叉匿名投票,两两个job 比较,把票投给效率高的一个。

下面这个游戏可帮助理解:EI 投票

  • 有了 EI 值,就有了社区对你当月总体工作的的评价:

    • EI=1 社区认为你的效率合适

    • EI>1 社区认为你的效率高了,下次可以提高 size

    • EI<1 社区认为你的效率低了,下次要降低 size

  • 正如大家所见,EI 投票的设计,目的仅仅是找到落后者,所以 size 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是每个社区自我演进出来的共识,不同的社区之间可以差距非常大,例如在 A 社区的共识是一行代码可以报 10 个小时,而在 B 社区可能 100 行才能报 1 个小时,同一个社区不同时间的共识也可以不同。

  • 有了 EI 值,“打屁股”也就有了依据(规则 5.1)

    • 连续两次低于 0.8,则当月总 size 减半

    • 这里的处罚设计,没有将EI作为一个最终奖励金额的直接计算因子,而更像一个定性的提醒和促进机制,原因有二:1、EI 本身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2、ICPDAO 的目的是进化收敛,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b.2、防止作恶 🤖

  • EI 机制能促进社区达成共识,但对于故意作恶则力不从心,例如,恶意提交一个 100000 小时 size 的 job。为此在 Github 的工作流程中加了一个规则:reviewer 如果认为 size 标注有明显偏差,有权拒绝合并;

  • 也就是说,ICPDAO 要求:每个 job 都应该 review,就像代码只有通过 review 才能合并一样,通过review 的 job 才算是是有效的贡献,在 Github 中就表现为 Pr 的 Merge。同时 review 本身也可以是一个 job,可以标记 size(规则1.11),且 reviewer 对 Merge 负有责任(规则5.2)。

  • review 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作恶,但是比较难防止串通,所以 ICPDAO 还有一种 All vote 的方式,并将选择投票方式的权利赋予 owner(创始人),当其认为已经通过 review 的 job 的 size 离谱的时候可以选择 All vote,让所有人来投票决定,也不让 owner 有决定权

c、奖励发放 💰

ICP 的参与流程如下图:

一点看法 🧐

和大多数组织创新的探索者一样,刚开始都对众包寄予厚望,特别其在 Logo 设计、海报制作、配音等简单任务中已经表现得相当耀眼了,于是习惯性推理:将软件开发进行拆分细化后发包,那必然也是很棒的。然而在后来的实践中却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作为甲方,在过去几年的众包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找人,不是进度管理,而是说不清楚需求。一方面说清楚很难,或者说清楚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听清楚更难,理解需求的工作量有时甚至会超过开发的时间,以至于为了公平,还专门发需求理解的包。有一段时间甚至认为:众包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甲方的水平太低,而不是服务方人员的水平,可以说通过众包平台找到的人才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工作态度都远超预期,特别是在早期,还结识了一批高手,而且不用推动,曾经有人大年初一都在 Coding。

众包平台 www.codemart.com 的联合创始人 Dean Yang,在《软件众包是伪命题吗?》一文中认为:“效率的提升并不是由分工带来的,而是分工之后可以去交换,然后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提升整个社会配置和资源共享;而软件工程很难基于分工进行交换。”所以没有交换的分工并不能提高效率,甚至可能会降低效率。众包模式在软件开发等复杂任务,特别是向下文强相关的领域中,由于不能像全职员工那样能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和沉淀,而举步维艰。

那么是否能有种方式,有众包一样的市场机制,每个人为自己工作,能自由参与,摆脱洗脑和管理;又能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可以长期参与,有知识沉淀,且能高效应对于复杂任务的组织模式。于是有了前面的探索,EI投票的本质就是将市场博弈机制引入组织内部,其特点是:自由参与、自我发包、自主定价和博弈收敛

再进一步大胆推测一下:当一切基础规则都是明确的,组织的创建、加入和离开成本非常低,那么未来不再有组织,只有围绕梦想的聚合离散,每个个体的意愿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3.3、价值发现(开始探索)🔍

正如前述,开源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并已经证明其有着巨大的价值(包括商业价值),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发现它,传统的商业逻辑认为: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的血液,收入是价值的基础,而开源则既不能卖软件,也不适合卖服务,只能“随便拿、不用谢”,而捐赠作为最 Match 的方式也被证明:“用爱发电”终不是长久之计

Daostack 在其 Whitepaper 中认为: 知识和信息,因其使用上的无限性,使其成为反竞争资源,且只有用得越多才能变得越好。在数字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基于竞争的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 (IP) 已变得越来越不合理,越来越不实用,甚至有人认为:收入阻碍了知识的价值产生,而 Gitcoin 更提出了“Public goods”的新愿景。

在“Public goods”的数字经济中,没有收入会成为常态,那么放弃 Cashflow 这种陈旧的观点,探索全新的价值发现机制才可能有出路。

在之前实践中,作为出资人还深刻地认识到:有出资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 DAO,不会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决策。那么是否能从一开始就让资本通过自由的买卖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回归它追逐利益的本质,毕竟价值发现从来都是资本获利博弈的副产品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区块链圈似乎从来都没有人问你是否有收入,而且像 YFI 等越来越多的项目甚至明确说明:没有投资人,所发行的 token 没有任何财务权利,仅仅有治理权。但这并不妨碍其 token 在市场上的优秀表现,通过资本的价格博弈,发现其价值,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以 Uniswap v3 为代表的的区块链基础设施,token 终于可以自由发行、自由上市和自动做市了,先上市再创业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就差我们的思想往前走一步了。

a、发行 Token 🔗

  • 2008 年中本聪写了 9 页的 Whitepaper,2009 年发布软件,2010 年隐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叫 BTC 的梦想,在后来的 10 年里,没有创始人,没有中心化管理,完全靠自身的生命力,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没有任何锚定物的数字,变成了一个价值近 1 万亿美元的数字货币。也许有人说是历史选择了 BTC,也许今天有更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但也许其底层最简单的那些规则才是真正的生命力,才是值得借鉴的,像 BTC 一样发行的 token 才是有生命力的:

    • 贡献即挖矿:只有通过贡献才能获得 token,每个月按照 ICP 机制的贡献大小来按比例分配,如果说 BTC 的工作证明采用的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Hash 求解,那么 ICPDAO 本质上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 POW,甚至可以扩展到所有领域。

    • 按时定量释放:引入时间作为 token 释放的唯一依据,例如 1 个月释放 100 个;

    • 通缩:例如每 2 年释放数量减半,使得数量是有上限的。

b、上市交易 📈

  • 2010 年 5 月 18 日 Laszlo Hanyecz,在 Bitcoin Forum 上发贴,用 10000 个 BTC 买到了两个 pizza (Ref),那么同样你新创建的梦想,也许什么都没有做,甚至就是一个想法,那么也应该像 BTC 一样,一个新项目的价格也应该从 0 开始

  • Uniswap 将复杂的做市机制简化成了 LP(流动性提供),并支持了单边流动性提供,对没资金的创业者来说,价格从 0 开始的 token,那么是否可以把 LP 设计到 token 合约中,让 ALP(Automated Liquidity Provide 自动流动性提供)得以实现,每个人都可以“不用钱做市”。

  • 既然 token 是通过贡献挖矿产生的,那么也可以认为购买 token 也是一种贡献,是价值发现的贡献,为资金的贡献安排一定比例(比如1:1)的 token。从 ERC20 的智能合约中释放专门的 token,以单边流动性的形式直接添加到交易对的流动性 pool 中,且永不撤销。例如这个月贡献挖矿会产生 100 个 token,那么就会另外释放 100 个直接添加到 Uniswap 的 LP 池子中。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贡献挖矿出来的 token 越来越多,则流动性池子也越来越厚。 这里不再有一、二级市场之分,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公平的参与机会,如果价格真的设定从 0 开始,也许第一个购买者就是创业者自己,那么价格就形成了。

  • 不过这里可能有个问题,由于这个 LP 不能撤销,而交易费分成会持续流入,时间一长甚至可能造成 token 大量堆积在 Uniswap 的池子中,为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设计了一种 Staking 机制,将交易费分成提出来,作为额外奖励分配给 ICPDAO Token 的质押者。

  • 讲个故事:一个资深研发人员 Z 同学发现通用大数据平台处理物联网是有非常多的通用痛点,决定设计和开发一个新的存储引擎和计算引擎一体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 首先他在 ICPDAO 上发布了这个梦想,并创建 token 名为 Dos,前两年每个月释放 3000,以后每两年减半;

    • 开始 2 个月,Z 同学每天工作 12 小时,写了 18000 行代码,开源在 Github 上,向 ICPDAO 提交贡献,获得 2*3000=6000 个Dos;并在 Uniswap 上建立了交易对,投资 1 USD,形成的价格是 0.000166;

    • Q 同学仅仅因为看好这个方向是在 Uniswap 用 100 USD 购买到了 5940 Dos,将价格推到了 1.7 USD/Dos

    • 由于工作量巨大找来自己的师弟 S 和 H 同学兼职帮忙,并让他们通过 ICPADAO 领取 Dos。

    •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人开始认识到这是一个前景极好的项目,一些有能力且有时间的同学参贡献,赚取 Dos,也有一些则同学用“钱”贡献,换取 Dos,买个希望;

    • 不到半年的时间价格推升到了 20 USD/Dos。这期间 S 同学收获了 5800 Dos,H 同学 2600 Dos

    • 由于 Dos 价格的上升,解决了生存问题,两个师弟决定辞掉原来的工作,全职参与到这个有前途的梦想中。

    • 随着项目的越来越成熟,一些有眼光的个人投资者也开始加入,在每个月挖矿 ALP 时持续买入,价格也持续走高。

    • 后来据说一个叫黑山的著名投资机构动了收购的念头,结果发现 Dos 的市值已经太高了。

  • 从这个故事中,你会发现资金的需求是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从 IPO 到 ICO、IEO 到 IDO,各种方式层出不穷,最后的目的都是募集资金,一次性的募集资金,而这并不必须的,上市并不需要 IxO,回归到本质,既然价格已经形成,流动性也得到合约的保障,那么“有需要的时候兑换一些就好了”。

来看看这个过程:

  • 资本想盈利,投资 token,从而以价格的形式发现了价值; 有了价格,贡献者劳动所获得的 token 可以兑换为”钱“,从而被激励,进行持续贡献; 持续贡献,价值得以提升,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本会参与进来; 价格提升,资本盈利得以实现,贡献者也会获得更大的激励。

  • 这个 token 循环所描述的价值发现机制,让每个人、每个梦想都能: 没有收入也能发展 没有钱也能上市 没有关系也能投资原始股

4、finally 🎉

上述机制,就本质而言是去中心化激励机制去中心化价值发现机制,并不涉及通常 DAO 的治理决策机制,或者说提案投票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平台可以直接使用,例如 Aragon、Daostack、Flashsnap 等等。

James P.Carse 认为:“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以竞争取胜为目标的有限游戏,另一种则以延续为目标的无限游戏”。在数字化的时代,知识和信息因其使用上的无限性,成为反竞争资源,而且使用得越多才能越好(例如代码),那么传统的基于竞争的激励机制也许将变得过时。

在无限游戏中,因为有些人的在场,用他们内在的、天赋原创的回应,触动(Touch)了我们的天赋,同时我们被唤醒的天赋又会 Touch 他们,彼此辉映。与之相反的“推动(Move)”就却是单方向的,就如同今天所谓的管理。那么如果一定要给这套模式取一个名字的话,也许可以叫“众和(CrowdTouch)”,众人“唱和”,众人 Touch,众人激励。

ICPDAO 是“众和”模式在 Github 上的一个实现,以后还可以探索在其他的工作平台上的应用,也期待:Someday you'll join us,由你来规划、由你来实现。

本文的很多内容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甚至有些观点第一次出现在脑海中时,自己也会吓一跳。而且不经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也很难真正理解上述内容的内在逻辑和细节。但请相信:它们是可能的、可行的,甚至是必然的。这里还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ICP 激励机制为什么采用了“打后进者屁股”而不是“奖励先进”的方式?

  • 如何看待,EI 投票中可能出现的个人情绪、串联合谋等现象?

  • ICP 是否适用于非代码贡献者(例如社区运营)?如果可以,是否有适应性的边界条件?

  • 有人认为 token 循环是一个庞氏结构,你怎么看?

  • 你是否相信 “no cashflow” 将是更先进的商业模式?

因为经历过黑暗,才对光明充满渴望:希望每个梦想,每个个人,开启的是无限游戏的视界: 有尊严的养活自己 众和地追求梦想 让坚持不那么悲壮

️️

欢迎进入discord进行讨论:https://discord.gg/yz7AWVdRmj

5、Reference:

Last updated